豫北是指河南省內黃河以北的地區,包括今河南安陽、新鄉、焦作、濮陽、鶴壁、濟源六市。西依太行山與山西省的長治、晉城交界,北隔漳河與河北邯鄲毗鄰,南面和東面臨黃河與洛陽、鄭州、開封相接。
就院落類型而言,同是四合院,北方民居為御寒,和爭取日照,院落尺度通常較寬大,而南方民居為求遮陽、避雨、和防潮則僅為狹小的天井。而自然條件介于兩者之間的豫北地區,其院落尺度則介于兩者之間,特殊的山地及人文環境也塑造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豫北山地傳統石砌民居。
院是豫北民居的基本形式,豫北民居的基本形式是院的原型構成的三合院(又稱抽屜院)、四合院(又稱盒子院)住宅。前堂后寢、中軸對稱;正廳兩房、主次分明;院落相套、規整嚴謹。
正房(又稱堂屋或上房)一般朝向較好,供老人居住,在正房的中間堂屋是室內陳設集中的地方,這也是風水觀念中的核心觀念,常設有紅木桌椅、案桌、床等,一張條幾居中緊靠后墻供奉祖宗牌位,或后墻掛祖先遺像、祖訓,下方常供地脈龍神牌位,象征宅基核心,即“穴”。
圍繞院子布置廂房(又稱陪房),廂房一般由晚輩居住或作廚房用。這種布局表現出的向心性是宗族觀念和封建家長制的反映,風水觀念也體現在“蘊藏生氣”的空間觀念中。豫北大部分民居都不設后窗,且前面的窗和門都較小,整個房子的采光通風較差。這也是受風水理論“藏風聚氣說”的影響,也是中國封閉文化的心理影響。
豫北地區傳統院落由建筑和圍墻圍合而成型封閉空間,既能有效抵御自然災害和社會不安定因素的侵擾,又能滿足房屋采光、通風等要求。
傳統建筑通過運用院落的組合手法來滿足各類建筑的功能使用要求,反映出空間不同的個性特質;受自然環境和人口密度影響,各地院落寬窄大小、院落布局等特點差異明顯;空間組合上考慮功能,靈活布局;在群體文化內涵表現出群體空間禮儀、秩序和文化延續等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