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建筑是中國古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世界建筑史上獨樹一幟。由于中國地大物博,不同地區形成了不同風格的建筑流派。
京派建筑
流行地區:包括北京在內的華北地區
宮殿建筑和四合園是京派建筑的典型代表。其中,宮殿建筑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建筑類型之一,是古代建筑藝術的巔峰。四合院則按照院落大小分為一進院、二進院甚至五進院,進指院落層次一進院:呈“口”字形二進院:呈“日”字形三進院:呈“目”字形。
晉派建筑
流行地區:主要集中在山西省
晉派建筑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以晉商大院為代表的城市建筑,另一類是黃土高坡上的窯洞建筑。晉商大院規模宏大,深邃富麗,體現了晉商大氣、嚴謹的精神。窯洞是中國西北地區分布最廣的民居,遍及山西、山西、甘肅、寧夏等地。
閩派建筑
流行區域:主要集中在福建省
“閩”是福建省的簡稱,但福建省內不同地區的建筑也有不同的特點。比如,閩南有土樓蚵殼厝(cuò)和紅磚厝,福州地區(閩東)的建筑擁有標志性的馬鞍墻,馬鞍墻是一種防火墻,可以起到分割空間、防火防風和祈福的效果。閩北建筑則更多受到徽派建筑的影響。
徽派建筑
流行區域:安徽、江西、浙江三省的部分地區徽派建筑以磚、木、石為材料,廣泛使用雕刻裝飾。從外觀上看,徽派建筑最典型的特點是白墻黛瓦和馬頭墻從布局上看,徽派建筑多為多進院落大都坐北朝南依山傍水、講究對稱。
蘇派建筑
流行地區:主要集中在江蘇、浙江兩省園林式布局是蘇派建筑最典型的特征,園林中有廳、堂樓、臺、亭、廊、巷道等建筑,古樸典雅,充滿了江南水鄉的韻味。中國古典園林:包括江南私家園林和北方皇家園林,追求“雖為人作究自天開”的自然美。